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其他新闻 >

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「王维晚年」

2023-08-15 来源:搜狐 分类:其他新闻

唐天宝四年(745)秋季,45岁的王维遇到了人生中的良师,他就是曹溪六祖惠能法嗣下的荷泽神会和尚。

在南阳郡一间小小的驿站里,这一僧一俗促膝长谈,内容是解脱之道。

“您辛苦修行是为了解脱吗?”王维十分恭敬地问道,但他却得到了令人惊讶的回答。

“众生本来就有一颗清净之心,如果生起了修道解脱的念想,那就是虚妄之心显现,不可能得到解脱的。”端坐在王维一旁的高僧神会,向其和盘托出自己的见解。

“这真是闻所未闻哪!我昔日拜访了无数高僧大德,从未听人说起过如此妙法!”

人到中年的王维不禁高声赞叹,自幼在母亲影响下茹素信佛的他,在45岁的人生旅途中从未间断地参访名僧,却不曾听闻过如此言论,醍醐灌顶一般当下彻悟。

佛教诗词系列第十三章

追忆前尘往事,已如梦幻泡影耳,一切的似锦繁华都与这个人无关了。

长安元年(701),十月份的太原祁县王府张灯结彩,公子王维在这萧瑟秋风中降生了。太原王氏是传承千年的名门望族,生在这户人家本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,这样的世家有着复杂的人脉与深厚的家学渊源。

朝中有人出将入相,府中有人学富五车,只有这样的世家才能被称为贵族。

赓续香火的公子出生了,王家的长辈十分高兴,大笔一挥给其取名“维”,本意为“结系冠盖的大绳”。家里人对王维寄予厚望,为他延请了许多名师,所以他少年时期就十分突出。

王家人对王维的教育方式,可以称得上是“素质教育”的鼻祖。经史子集、诗词歌赋,这些常规的学科自然不必提。王维还精通绘画和书法,同时在音乐上的造诣很高,吹拉弹唱之外更能自己作词作曲。

当然,除了才华横溢之外,少年时期的王维也长得非常帅。

王维

现代人对于古代总有一种误解,认为我们的老祖宗不看重样貌,只看重才华和品德。这其实是不对的,从古至今长相都非常重要,隋唐时期可谓尤甚,当时朝廷选官有四大标准。

第一,美姿仪,长相和身材都要出众;第二,美应对,口才和情商都要在线;第三,美书法,字要写得端正而遒美;第四,美文理,文章修辞和逻辑俱佳。

各位可以此为对照,看看自己达到了几条标准,对大部分人来说,达到一条就非常不错了。但是不好意思,王维在这四个方面都达标,不仅达标了,而且属于严重超标。

“妙年洁白,风姿郁美。”

15岁的美少年王维离开太原,独自来到长安应试,短短2年时间内就拥有超高人气。没办法,一个人家里有钱又长得帅、学问超群又见多识广、书法绘画弹琴作曲样样精通,他不想出名反而有难度了。

17岁重阳节那天,王维按照当时的习俗登高远望,他想起了远在山西太原的家人。于是随口一吟,就有了名传千古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。
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
像王维这种人,常人根本无法望其项背,只能用到另一个成语,叫望洋兴叹。没有办法,这么有才华的少年王维一举成名,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争相追捧他。

19岁那年,他报名参加京兆府考试,一考就中了,而且排在前十名。不过第二年王维名落孙山了,这与他的父亲过早离世有很大关系,唐朝的科举考试其实更偏向“举荐”。用大白话来说,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,背后要有靠山才行。

不过,王维的运气相当好,岐王李范很赏识他的才华,有意介绍给玉真公主认识。玉真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妹妹,比王维大了整整9岁,偏爱才华横溢的美男子。其实唐朝风气相当开放,女性热烈追求爱情并不少见。

李范将其引荐给玉真公主,王维自作自弹琵琶曲《郁轮袍》,曲终之后四座震惊。

眼看公主注意到自己了,他赶紧拿出自己准备的诗文献上。玉真一看面前是个美男子,又觉得他确实很有才华,马上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
玉真公主

“你这么有才华怎么会落第呢?明年再考一次看看。”

果然,王维在第二年的春天高中进士,实际年龄还不到21岁。朝廷授予他“太乐丞”的八品小官,主要负责国家祭祀时所用的音乐。不久后,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清河崔氏看中王维,将府上的小姐嫁给他做夫人。

太原王氏和清河崔氏联姻,属于典型的“强强联合”了,少年志得意满的王维羡煞旁人。一个人太过于完美,就会遭人妒忌,王维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他在结婚不久后,突然接到通知,说是李隆基点名要看《黄狮子》。这首曲子等级非常高,只有天子才能观赏。王维一听就赶紧带人排练演习,但等来等去也没见皇帝来。结果没几天,上面就以“僭越”的罪名贬谪其离京。

原来,王维的上司嫉妒他便设计陷害,谎称皇帝要看《黄狮子》令王维排练,自己再叫人去举报。这一贬就是整整5年,在岁月蹉跎中,王维才真正地开始成长。

清河崔氏

中国的读书人都是如此,在得意时便忘乎所以,失意时就向往山林。

青年王维离开长安后,到山东的一个小地方做官,他深深地体会到世道艰难。这种对比就好比今天的北上广与小县城,在天子脚下生活自然更开放轻松,前提是你有才华就够了。但到了地方上可不同,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往来,令王维简直疲于奔命。

这里的生活没有风花雪月,只有琐碎与苟且,但人间烟火的本色就是如此。

小妹日成长,兄弟未有娶。家贫禄既薄,储蓄非有素。”

王维觉得自己快要待不下去了,他向往陶渊明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,想要弃官不做到山林隐居。可是,自己的父亲去世多年了,家中还有妻子老母弟妹要养,不工作哪有别的出路呢?当年名动京城的才子,如今也不得为碎银几两背井离乡,独自面对这西风残照。

"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“

偶尔,王维也会遇到从故乡来的友人,他便热情地请人到寓所饮酒。离家太久,故乡的一切都那么令人挂念,可话到嘴边却不知从何说起。

王维晚年所作《相思》

想打听老婆孩子的情况,未免过于小家子气,询问老母的身体是否安康,又怕听到不好的消息。那可怎么办呢,总不能什么都不问吧?于是,王维便打听故乡的梅花是否开了,来人心照不宣,轻描淡写地在聊天中透露他亲人的近况。

这就叫作生活,日复一日平淡琐碎,却总有令你难以割舍的存在。

29岁的时候,王维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长安,见到了与自己分开8年的妻子。可久别重逢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,次年冬天,清河崔氏不幸病故,两人并未诞下子嗣。少年丧父,青年丧妻,命运开始用它无情的手捉弄王维。

但王维是个难得的好男人,他此后没向外人提过妻子,独居一室长达30年直到去世。在这一点上,宋朝的苏东坡就明显不如王维,他亡妻后写下了著名的《江城子》。
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”

可是,苏轼续弦的速度可不慢,妻子王弗离世后没多久,就续弦娶了她的堂妹。此外,身边还有不少的侍妾,朝云只是他最喜欢的一个而已。王维倒是没写过什么悼亡词,但也没有续弦之意,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,没有子嗣的男子不续弦是很难得的。

当然,除了个人情感与品德方面的因素外,或许这与他的佛教信仰有很大关系。

苏轼

王维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,所以他自幼就跟着目前茹素信佛,佛教思想可谓影响其一生。

丧妻之后,他以平民布衣的身份在四川地区云游,遍访名川大山中的高僧。直到33岁那年,他才回到长安担任闲职,但此时王维已无心仕途。在长安期间,这个失意者游遍了著名佛寺,与当时许多名僧都有往来。

他还特意跑到嵩山一带,在那里跟随僧侣隐居了一段时间,直到35岁被朝廷召回长安做官。官场上的日子并不好过,尔虞我诈的生活令他很是厌倦,朝不保夕的仕途更使其有了退隐之意。

连宰相张九龄这样的人,都因政事被贬到荆州,王维对做官就更淡漠了。37岁那年,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抵达河西地区,边塞荒凉奇绝的风光,使其诗作增添了别样的光辉与意境。

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”

就是这样简单的10个字,让塞上风光在中国人脑海中定格千年。王维,在生离死别与宦海沉浮中,逐渐成长为一个精神成熟的人,他从俗世的烟火与喧嚣中抽身而出,抵达那光明纯净的心灵净土。
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

40岁的时候,王维遇到一件伤心事,他的老上司张九龄和挚友孟浩然相继离世。次年,吐蕃与大唐又交战,世事并不能称得上岁月静好。

长安城不久后发生大事件,浪荡半生的李白在玉真公主通过举荐,奉诏入朝做了翰林院供奉。他为杨玉环写的《清平乐》大出风头,可不久后又因恃才傲物,被李隆基赐金放还了。

王维对这些新闻丝毫不感兴趣,他与好友裴迪、王昌龄等人,天天往长安青龙寺跑。越是这样,他对世俗的生活就越淡漠,44岁时在蓝田辋川购得别墅,开始了自己的田园生活。

“世事浮云何足问,不如高卧且加餐。”

繁华的风景早就看厌,迎来送往的人熙熙攘攘,名缰利锁何时才能彻底挣脱?现在看来,一切都不足挂齿,还是吃饭睡觉这样的小事更重要。人到中年的王维,开始吃斋念佛,他深受北禅“渐修”思想的影响,整日里参禅打坐。

45岁这一年,是王维人生的转折点,他对佛学思想有了全新认识。在南阳郡,六祖惠能法嗣下的荷泽神会禅师,寥寥数语就点醒了这位落寞旅人。

曹溪六祖

“众生本自心净,若更欲起心有修,即是妄心,不得解脱。”(《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》)

王维久在长安,深受北禅神秀一系弟子的影响,他对禅的理解只停留在“渐修”上。直到抵达南阳郡,与高僧神会大师会晤之后,才被南禅的思想所折服。不过,王维并未放弃北禅,而是在行为上以它来约束自己。

换而言之,摩诘居士王维认同南禅的心性学说,但依旧吃斋打坐诵经参禅。

这种南北兼修的方式,是王维的一大特色,庵主认为是可取的。到了中晚唐以后,读书人参禅就向“狂禅”转变,只沦为口头上的文字游戏。甚至在很多僧人当中也是如此,他们不守戒律饮酒食肉,以种种放荡的行为博得世俗上的名闻利养。

50岁时,王维的老母亲离开了人世,他由此回到辋川别墅守孝。正是这段“无官一身轻”的日子,令王维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,他创作了大量传世名篇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《山居秋暝》。

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”

这些山水田园诗,充分展露出王维的灵气与天性,而使其被尊为“诗佛”的4句诗,还要经过一番流离后才出现。
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

大唐天宝十四年(755)末,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作乱,揭开了“安史之乱”的序幕。这一决定李唐王朝命运走向的大事件,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,其中就包括醉心山水的王维。

次年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,唐玄宗李隆基带着大臣逃往蜀地,结果王维没跟上大部队,被安禄山逮了个正着。安禄山虽然是作乱犯上的逆臣,但也仰慕王维的才华,并没有将其杀死,而是把他关起来了。

王维是个聪明人,他偷偷吃下腹泻的药物,谎称自己身体有病需要救治。其实,他就是希望借此使安禄山放松警惕,自己好趁机逃跑。文人的这点小伎俩,根本就瞒不过征战多年的安禄山,他下令侍卫严加看管王维。

被安禄山抓起来的,还有另一位大诗人杜甫,他曾经与王维被关在一处。不过,杜甫的官职实在太小了,他趁着看守不严成功逃跑到唐肃宗处。但王维就没这么幸运了,他为了保命,不得不给安禄山效力。

至德二年(757)九月,大将郭子仪收复长安,不久后又收复洛阳。57岁的王维终于见到了自己人,但等待他的却是严苛的审判,按“贼官”的罪名处置。不过,王维曾经在凝碧寺写诗表露对李唐的效忠,他的弟弟王缙也愿意放弃官职,以保全兄长的周全。

唐肃宗对王维非常宽容,不久后就免除其罪罚。于是次年春天,58岁的王维官复原职,几经沉浮的他无意仕途,写下了著名的《终南别业》。仅凭短短的4句诗,就能当得起“诗佛”名号。

汾阳王郭子仪

“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
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。”

我中年之后就对佛法很有兴趣,晚年终于定居在这终南山上。我任由自己的性子独来独往,所遇到的趣事也只有自己知道。我看见潺潺溪流,便去追寻它的源流。有时候什么也不做,独自坐着看天上的云卷云舒。有几次,我遇见在山林间遇到了乡村父老,与他谈笑风生以致于忘记回家。

在生命的暮年,王维过上了顺应本心的生活,他不再牵挂世俗的人和事。苍颜白发,静默地看着匆匆旅人,不悲不喜、不言不语。心性间显露的澄澈光明,行为上恪守的清规戒律,都使得摩诘居士抵达新的境地。

“孤居一室,屏绝尘累。居常蔬食,不茹荤血。弹琴赋诗,啸咏终日。斋中无所有,唯茶铛、药臼、经案、绳床而已”。

曾经鲜衣怒马、锦衣玉食的世家公子,如今已形容枯槁、形单影只,他放下了一切羁绊,专心为自己的离去做好准备。

“我年一何长,鬓发日已白。俯仰天地间,能为几时客。”

人生啊,不过是天地之间匆匆远行的行旅罢了,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。我怎么忽然之间就老了呢,看着这日渐发白的鬓发,仿佛隔世一般。罢了罢了,应该到了我离开的时刻了。

诗佛王维

61岁那年的春天,年迈苍苍的王维向朝廷上表,请求削去自己的官职,以换来弟弟王缙回京。同年五月,王维的弟弟王缙回到京师,他心中的包袱终于落下了,再也不欠人任何东西。

回到家中养老后,王维每天只做一件事情,那就是伏在书桌前写信,他以此向自己的亲朋告别。

家里人都十分不解,觉得他身体健康,刚退休就告别未免太仓促。王维不做任何辩解,只是专心写着每一个字,时间就这样过去了2个月。到了七月十五那天,王维一大早就沐浴更衣,然后端坐在辋川别墅的禅室内。

他双目紧闭,双手合十,口中念诵着经文。突然,他睁开眼睛向书童要笔,给兄弟亲人留下绝笔后,喝下了一盏清茶。做完这些,王维将书童打发出去,仍旧坐上蒲团打坐。

“普同法界,尽及有情,共此胜因,俱登圣果。”(王维《赞佛文》)

直到黄昏时刻,书童到禅房送饭时见无人应答,只得推开门进去。摩诘居士正端坐蒲团上,天性腾空远离娑婆,去往他心心念念的彼岸世界了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行为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关于我们 |  商务洽谈 |  联系我们 |  友情链接 |  版权声明 |  商务广告
Copyright © 电竞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